当前位置:首页正文

一颗好梅,看平武——“中国果梅之乡”平通梅林的品质密码

  • 网络
  • 浏览
  • 2025-08-07 15:50

当暖阳穿越云岭,春风吹醒蜀山绿意,四川绵阳平武平通,一片千年梅林正迎来产业复兴的春天。在这片坐落于北纬31°的秘境山乡,梅花不只是景色,更是希望;果梅不只是味觉,更是产业。作为“中国果梅之乡”的核心区域,平通羌族乡正以卓越的自然禀赋和坚定的品质追求,孕育出一颗颗酸甜有度、营养丰富、可以代表中国高品质梅子的“果梅乡”。

地理恩赐,成就“天选之果”

平通地处川西北山地,海拔在1000米以上,是天然的“云岭之心”。年降水量1200毫米,昼夜温差可达15℃,丰富的高山紫外线让这里的每一颗梅子都更具光合作用产物,营养积累极其丰富。正是这片“云端沃土”,赋予了平通果梅以绝佳的果肉结构、香气积淀与酸甜比协调。

据检测数据显示,平武果梅的维生素C含量高达60mg/100g,远高于多数南方果梅;同时其总酸≥6.8%、可溶性固形物≥8.9%,使其在加工和鲜食两端都表现出极佳的口感和品质。

平通果梅果肉绿黄,脆而细腻,入口酸甜适中、齿颊留香,不仅适宜加工为乌梅、青梅酒、梅干等产品,更在健康价值上成为“药食同源”的典范——助消化、促代谢、抗氧化,适合当代消费者对于“轻养生”的追求。

六百年传承,铸就高品质基因

平通果梅的历史,最早可追溯至明代宣德年间。《龙安府志》明确记载了平武梅子的贡品地位:其“金丝银线,浸琼浆”之味,曾供奉皇室、享誉九州。今天的平通梅林中,依然可见超300年的古梅树百余株,成为国家重点保护的“活文物”。

果农传承着“宁等三日熟,不抢一时鲜”的古训,坚持全程手工采摘、分级处理,尊重每一颗梅子的自然成熟节奏。

在加工环节,平通保留了传统的“三蒸三晒、九浸九酿”的古法工艺,并与西华大学、中国农业大学合作,不断提升生产标准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。如今,平通果梅已实现全程质量可追溯管理,取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,品牌公信力不断增强。

52个品种,千面梅香各展其长

截至目前,平通梅林已收录保育52个果梅品种资源,形成了鲜食、入药、酿酒、制饯等多功能梯度的梅类谱系。其中,鸳鸯梅、大青梅、麻梅、黄梅、李梅等品种各具特色,适配不同消费场景与产品开发需求。

“有的皮薄肉厚、酸味足,用来制饯;有的甜香馥郁、核小汁多,用来酿酒;还有的苦酸浓烈,是中药乌梅的理想原料。”

多样化品种支撑下,平通果梅产品矩阵愈发丰富,让“平通果梅”真正实现从“农产品”向“高附加值产业品”的跃升。

品质背后,是科技与生态的共同呵护

平通梅林不仅是自然的馈赠,也是科技赋能下的新农业典范。近年来,平通依托果梅生猪种养循环农业园区建设,形成“生猪—沼液—果梅”绿色生态闭环,推动果梅园区入选“绵阳市五星级现代农业产业园”。

同时,园区通过与科研院所共建梅子检测实验室、植保站、物联网示范田,推进数字化管理和智慧农业试点,提升种植效率与抗风险能力。

在品牌建设方面,平通果梅打造了“果梅乡”“滴梅香”等子品牌,主打高品质、文创风、健康概念,果梅远销全国及日本、东南亚等地,市场口碑持续向好。

“一颗好梅”,撬动乡村振兴新引擎

今天的平通,果梅不仅是“经济果”,更是“幸福果”。

园区带动全县果梅种植3.3万亩,直接吸纳就业590人,带动2500余户增收。2023年果梅产业总产值超1亿元,果农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万元,高于全县平均水平20%以上。

从果梅之林到休闲梅宿,从非遗梅饯到果梅乡礼盒,“平通味道”正成为平武高质量发展的金名片,也正站上以“品质农业+品牌文化”为引擎的产业升级新起点。

尾语:

在快节奏消费时代,人们对一颗果实的要求越来越高。而平通果梅,用“慢生长”的自然律动,“高品质”的匠心坚守,交出了一份值得全国、甚至世界市场信赖的答卷。

它不是一颗普通的梅,它是一颗代表中国的果梅。

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nyxww.com.cn/xinwen/250.html

相关推荐
一周热门